活字印刷术一一唐代发明雕版印刷以后,广泛应用于书籍印刷。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感到不便,北宋仁宗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成单个的字,印刷时排版,版印完以后,拆版再印,字印可以重复使用,和雕版印刷相比,极为神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是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元代时,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锡活字。

一、发明时间不同1、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2、活字印刷术: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发明。二、工作原理不同1、雕版印刷术: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

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2、活字印刷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程序。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保留着国内唯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3张)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整个流程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息。[7]1、备料,即制版、备纸、备墨;2、雕版,即写版、校正、上版、雕刻;3、刷印与套色;4、装帧。雕版有单色印刷,也有多色套印,这一工艺最早用于南宋的纸币印刷。

雕版印刷的工作流程分为以下三步:首先,是雕刻印刷版。一般是请书法很好的人写版,即将要雕刻的内容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将写好的纸稿反贴于预先准备好的木板表面,给予一定的压力,使文字或图像呈反向转移到木板上,再由雕刻工人雕刻成反向凸起的文字或图像。校正无误后就准备进入下一道工序。其次,是刷油墨。先将雕刻的版(称印版)固定在一个台面上,用刷子沾上油墨均匀地涂布在印版的表面,从而完成刷墨的过程。
4、雕版印刷制作过程是什么?将书稿的清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一两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