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超重和失重具体说明宝藏教学建议附1由生活体验引出超、失重问题引导学生建立体重计示数与重力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t站在体重计上向下蹲,你会发现,在t下蹲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发现造成超失重的原因就是重t变大,再变小。当人静止后,保持某一数t力与对体重计的压力不相等,t值不变,这是为什么呢?t而不是重力的增加或较少。
2用第二定律分析超、失重t体重计的示数称为视重,反映了人对体重计的压力t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体重计的压力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及如图4.6-1,选取人为研究对象。人体受到重力mg和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F,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使人在下蹲的过程中,先后经历加速、减速和静止三个阶段。t围4.6-1t设竖直向下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
1、力的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力的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6节摩擦力,在学生认识力弹力和重力的基础上,再认识摩擦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列举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并说明其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有关的例子,但认识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并不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所以本课在教学、实验中要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借此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2、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中功的教学,要怎么设计吗?下面我分享了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供你参考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