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泊船瓜洲,在所有听过的这篇古诗教学中,老师都会特别提到一个字绿,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用的好,好在哪里?基本上都是说绿不仅写出了颜色,还写出了动态。而且一些教学参考资料上也是如此解释,绿在此古诗中究竟有什么含义?在王安石之前,许多诗人也在作品中运用绿字:唐朝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朝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通过上面的古诗,推想王安石应该是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灵感。但在这首古诗中的绿,是不是仅仅就是指颜色?再来看看其他古人诗词: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楚辞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杨基春草以上诗句中的草绿均表达了思归之情,作者均赋予春草以思乡之意:春草又绿了一年又一年,远在他乡的游子,是不是该回家了。

深秋,有两个明显的标志,其一是丰收,另一个是落叶。我常在深秋的黄昏望着那门前的百年老枫树。这不,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心中怀着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坐在窗前,望着那老枫树,这才发现,落叶归根的过程,是多么的精彩,多么的欢乐。抬头一望,老枫树的枫叶红得似火;红得十分艳丽;红得如被刷过漆似的,显得那么可爱,那么耀眼。秋姑娘来到此处嬉戏,拂袖而过,留下一阵舒爽的,充满惬意的风。

那枫叶昵?它们去那儿玩了?我凝视着一片红得出众的,小得令人爱怜的小枫叶,轻飘飘的,慢悠悠地飘落了下来,它对着孕育它的老枫树,怀着感激之情,用柔美的语调,轻轻说了声:“谢谢”便转身扑向大地的怀抱。正巧,它的伙伴们来了,和它一起准备滋润老枫树。秋姑娘笑了,打了个哈欠。枫叶们在空中来了个轻身旋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合着哗哗的风声,翩翩起舞。

关于草的古诗如下:1、塞草生侵碛,春榆绿满关宋·欧阳修《送谢希深学士北使》。2、芳草经年梦,幽禽隔径闻宋·释斯植《宿云山房》。3、密铺萱草衬,巧傍牡丹栽宋·陈著《四月五日后圃酴?芍药侍郎三花盛开醉吕成三》。4、草长花落树,羸病强寻春唐·耿?《寄钱起(一作司空曙诗)》。5、身后独遗封禅草,何人寻得佐鸿图唐·殷文圭《览陆龟蒙旧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二、白话译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三、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3、古诗《锄禾》优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锄禾》选自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18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本课共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古诗《锄禾》共四行字两句话,第一句两行是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中午农民劳动的情景,第二句两行写的是诗人看后的感想。全诗写出了农民种地的辛苦,语言简单明了,较易理解,但由于古诗这种文体是学生每一次接触,且听残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学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我把“理解古诗的意境”设为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补偿学生缺陷设为教学难点。